中文 |

拟掷13亿拿下绿地外滩中心5层楼 外服控股出手前,另一家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刚宣布要在同一栋楼买房

更新时间:2023-03-27

2019年2月,绿地宣布以121亿元接盘中民投上海董家渡项目50%股权以及相应债权,并在此后将该项目定名为绿地外滩中心。从公开资料来看,该项目已获诸多银行、券商进驻。近日,两家上海国资上市公司也选择大举进驻该项目。

3月13日,外服控股(SH600662,股价6.14元,市值140亿元)宣布将耗资逾13亿元拿下绿地外滩中心5层办公楼及数十个车位。不久前,兰生股份(SH600826,股价10.05元,市值53.54亿元)宣布将掏逾5亿元拿下绿地外滩中心两层办公楼。外服控股、兰生股份最终的实际控制人都为上海国资委。

外服控股大手笔买房

据外服控股披露,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外服(集团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上海外服)拟向中民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民外滩)购买绿地外滩中心T3办公楼的6层、7层、9层、10层和12层及产权车位45个。http://www.officeenjoy.com

上述交易总价为13.43亿元,其中办公楼交易价格为13.07亿元,产权车位交易价格为3598.94万元。以上价格已含增值税,不含契税、印花税等其他税费。外服控股称,购置办公楼及车位的全部费用由上海外服自有资金承担。

对于购房举措,外服控股称是为满足上海外服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的需要,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,提升品牌形象。外服控股官网介绍称,上海外服以“咨询+技术+外包”的服务模式,聚焦“人事管理、人才派遣、薪酬福利、招聘及灵活用工和业务外包”五项主营业务,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解决方案。

在上市公司看来,绿地外滩中心地理位置优越,办公环境良好,园区资源丰富,此次购房有助于上海外服改善办公环境,提升行业领先企业的品牌形象,增加品牌附加价值。同时,上市公司还透露,上海外服下设8个业务中心,在上海各CBD租赁办公场地。其中5个业务中心租约即将到期,续租可能面临租金上涨的情况。通过本次交易,上海外服可降低办公楼租赁成本,实现集约化办公,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,增进员工合作交流。

“绿地外滩中心位于黄浦区核心CBD区域,聚集了金融、服务、地产等行业的领先企业,这些企业多为上海外服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。”外服控股说道。

以交易价格估算,外服控股此次购买绿地外滩中心房产的单价逾9万元/平米。但上市公司认为,上海写字楼大宗市场交易数据表明,近3年浦江两岸及区域板块内大宗成交单价区间约为8.8万元/平米~13.67万元/平米,综合该交易数据,结合资产评估报告,此次购买价格处于市场价格的合理区间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有房产媒体3月9日曾发布了一则报道称,绿地外滩中心已开盘,最新单价约14.25万元/平米。

兰生股份刚出手

绿地外滩中心总建筑面积120万方,其中住宅12万方,商业18万方,办公楼11幢。其曾为中民投核心资产之一的董家渡项目。2014年,中民投拿下了上海南外滩董家渡地王,地块总作价248.5亿元。然而,由于运营不善以及不断出现流动性危机,中民投没能握紧这个项目。2019年2月,绿地宣布以121亿元接盘董家渡项目50%股权以及相应债权。

截至目前,绿地外滩中心运营主体中民外滩由绿地方面持股50%,安信信托持股45%,上海外滩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持股5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对绿地外滩中心感兴趣的还有兰生股份。3月7日,兰生股份宣布拟购买绿地外滩中心T3幢13层、14层共2层办公楼及35个车位。交易总价合计为5.61亿元,其中办公楼总价为5.44亿元,车位总价为1653.43万元。以上价格已含增值税、不含契税等其他税费。

兰生股份控股股东上海兰生集团为东浩兰生集团全资子公司,外服控股的控股股东东浩实业集团也是东浩兰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,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上海国资委。

对于上述购房的目的,兰生股份称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集约化管理的要求,公司及下属子企业合署办公有利于

实现新项目的拓展及收购兼并等外延式发展的需要,随着未来业务版图扩大及人员增加,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及提升办公效率。

“公司持有一定比例的金融资产,不动产占比相对较低,而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地带的不动产具备保值性高、抗通胀能力强的特点,从资产配置多元性,分散投资风险角度出发,配置不动产可使公司资产结构更加稳健,抗风险能力更强,更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。”兰生股份还说道。

资料显示,兰生股份业务涵盖展览组织、展馆运营、会议活动赛事、会展服务等。除了大手笔购房外,公司还在2月中旬宣布授权经理层使用不超过12亿元(含)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,授权经理层减持不超过12亿元(含)的存量金融资产。

“此举为了调整金融资产结构、增厚投资收益,进一步提高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。”兰生股份称。

从业绩上看,兰生股份净利润自2020年起连续下滑。去年前三季度,公司的净利润更是亏损数百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