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 |

昔日老厂房变身都市运动“宝盒”,看宝山这里如何在新空间做出新文章

更新时间:2022-08-22

充分利用产业园区、各类商业设施、厂房、仓库、公园绿地等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,新建改建一批功能特色鲜明、事业产业联动、综合效益显著的都市运动中心,是上海近年来增加体育场地面积的突破口。

三邻桥项目位于中外环之间,属于宝山区高境板块,因地处宝山、虹口、静安三区交界而得名。这里曾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的老厂房,如今,保留50米高的烟囱作为曾经工业文明繁荣的印记。

2017年改造之初,原本的园区设计是想以8号桥创意产业园为模式,然而经过一番评估,发现不少缺陷 。一是周边轨道交通不便,二是周边商务办公氛围弱。缺陷虽然很多,但运营团队发现了一个优点,就是周边住宅很多,3公里半径内有70多万人口,人口密度跟市区相当,于是考虑从b2c领域入手,引入参与感强、产业特性比较明显的行业。

通过市场调研,运营团队发现体育是吸引人流的元素,最开始从30多家优质企业中选了10家,涵盖攀岩、少儿体适能、室内高尔夫等富有特色的项目。考虑到体验型体育项目是微利,需要长期培养,园区根据经营项目不同在租金上给商户一个浮动区间。由于运营团队前期在资源挖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几年沉淀下来,这里已经涵盖了大众和小众的体育项目,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。到今天,三邻桥已经入驻30个体育项目,成为上海首个以体育文化为主题产业的创意园区。

三邻桥园区不仅为周边市民提供体育健身服务,同时也成为体育产业的孵化器。“小小特工”儿童运动空间面向216岁的孩子,提供多项目全方位的运动训练模式。在三邻桥落户后,“小小特工”得到迅速成长,目前已是长三角地区的连锁品牌。

租户发展得好,园区才能发展得好。疫情之下,小微体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,面对这一困境,园区主动出击。“我们最近在跟政府部门和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,双减之下,学校缺少多种类的体育兴趣课程,我们这里有教练和场地资源,可以请进来、走出去,为学校提供定制化服务。既解决了教育上的痛点,也能解决租户生存的问题。”园区相关负责人韩先生介绍道。

运营都市运动中心这样的体育服务综合体,需要一支有丰富商业体育运营经验的团队;对体育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,将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进行有效的串联,打造顶级体育服务平台,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。

身兼宝山区体育总会理事会副主席之职,韩先生和他的运营团队,一直在思考如何为租户赋能。“体育总会也有很好的俱乐部和教练资源,我想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方式,把这些体育资源整合盘活,发挥平台效应,让园区租户能保持基本盈利,他们才能继续有创业的活力。”

作为新生事物,都市运动中心是以消费为导向,且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体育新空间,可以容纳更多的体育新项目。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补充,都市运动中心将成为体育消费的全新载体,为市民打造多层次、多样化、个性化的体育消费体验新场景。

如何在新空间做出新文章?如果只是从传统体育产业模式去做做培训赚钱,发展空间很有限,对此,园区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,“我们想做的是整合商业资本,品牌孵化。比如像‘小小特工’如果有资本助力,就可以解决规模化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。”园区负责人说道。

《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。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,创建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,培育35个符合市场规律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级体育产业示范集聚区。体育消费规模进一步增长,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保持4%以上,提高体验性消费比例。 

政策的利好,给了园区很大的信心。未来,三邻桥将多维度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赛道。据了解,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,将新增击剑、足球、壁球等体育项目,未来,园区还将引入赛事公司、体育品牌公司和体育基金公司,形成内容、赛事、体育基金、体育品牌的体育产业闭环,让三邻桥成为可复制的运营模式。